秦始皇创造的霸气称号:中华帝国的不朽传承

秦始皇创造的霸气称号“中华帝国”的不朽传承,自古至今激励着中华民族的自豪与骄傲。作为中文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创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华帝国的疆土得以扩展,文化得以繁荣。这一霸气称号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统一国家大厦,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传统和精神。

秦始皇创造的霸气称号:中华帝国的不朽传承前言

历史上,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非秦始皇嬴政莫属,他结束了春秋的战乱,一统六国,奠定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秦始皇不仅横扫各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始皇帝,更是为中国取了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沿用了上千年,从未更改。

问鼎王座的嬴政

嬴政,出生在赵国的邯郸城,他的父亲便是秦庄襄王,嬴政是在13岁的时候登上王位的,由于年少,朝政只好由丞相吕不韦把持。

公元237年,秦王嬴政手握大权,平定了缪毒之乱,又将吕不韦废除,将他流放到巴蜀,此后,秦王嬴政开始攻城掠地,争夺天下。

当初,秦王继承皇位的时候,秦国就已经吞并了巴蜀和汉中等地,等到嬴政亲政之后,李斯上谏,说道:“如今各个诸侯国都降服于秦国,在下认为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才,足够灭掉所有的诸侯国,称霸天下。”

嬴政对李斯很是信任,在他的劝说下,嬴政想要吞并六国的心也愈加明显,秦国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衰败的魏国不得已献出部分土地给秦国,以求和平。

随后,韩国也让出了南阳,但没过多久,韩王就被俘虏,秦国在韩地设置颍川郡,至此韩国成为秦王灭六国中的第一个。

而后便是赵国,秦王派出大将王翦发兵赵国,赵国将军李牧带军拼死抵抗,但是秦王派人贿赂了赵王身边的宠臣,要他传播大将李牧想要谋反的传言。

赵王多疑,下令处决了李牧,没了李牧这个强敌,秦兵攻破赵国轻而易举,一年不到,赵王被俘虏,赵国也随之灭亡。

紧接着,秦国大将王贲将黄河水引入魏国都城,魏王不过挣扎须臾,便向大秦投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4--226年,秦王下令命大将王翦带领20万大军伐楚,楚军奋起抵抗,大败秦军,随后秦王便派出了60万的兵力出击,最终拿下了楚王,平定了所有祸患,楚国随之灭亡。

最后,便是齐国,齐国始终和秦国都没有过结盟,所以,攻破齐国的都城,俘虏齐王,一切都水到渠成,自此齐国灭亡,秦国一口气灭了六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国。

登基之初,嬴政亲自宣布自己为始皇帝,并表示秦王朝一定会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但福祸相依,谁又能料到不过秦国不过二世,便消亡在历史中。

其实,当初大臣们为嬴政拟定称号的时,也有过其他的称呼,比如说“泰皇”,但是嬴政认为自己灭了六国,功绩盖过了三皇五帝,自然应该称为“皇帝”才对。

于是,“皇帝”一词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几千年来封建制度最高上位者的称呼。

“中华”之霸气

秦始皇武力平定六国之后,首先就是废除了分封制,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制度--郡县制和官僚制。

为了巩固王权,秦始皇还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不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还统一文字,因为只有这样,那些六国遗民才能在秦国生活下去,从而认可秦国的统治。

但是,单单只解决这些也是不够的,秦始皇既然统一了天下,那这天下又叫什么呢?

最后,经过众大臣商议,最终确定以“中华”二字命名,在古时候,人们都认为华夏族才是世界的中心。

而那些环绕在周围东夷、西狄、南蛮和北戎,只是为祸边境的少数民族,并不是人们心中的众望所归,而只有这个“中”才是人们认为的“中者,天下之中也”。

据记载,这个“华”字和“华夏”中的夏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晚期和周朝初期,有意思的是,古人还认为“华与夏”有着同一个意思。

在牧野大战之前,周朝人自称是夏,而春秋时期,夏就变成了华夏,而后,华夏的意思既可以指周朝天下的领土,又可以指中部平原。

而早在汉晋时期的时候,“中华”这两个字就有过记载,东晋时期的大将桓温在文章中写过:“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此中华二字,指的就是中央平原或者是洛阳地区。

因此,取“中华”二字,实在是用心,而这一称呼也延续了上千年,时至今日,我们仍旧称自己为“中华儿女”,而中华民族也是我们中国的“代称”。

可以说,“中华”二字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在我们的思想中扎根,也深深的刻在我们的骨子里。

痴迷仙术,病逝沙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大业的秦始皇逐渐迷恋上了长生不老之术,认为命数是可以更改的,天下的能人异士知晓后,竞相投奔秦始皇。

其中有一个方士,名为卢生,他在秦始皇的授意下,外出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为此卢生就编造了一个谎言。

他说自己找不到灵丹妙药,一定是因为有什么东西与他们相克,建议秦始皇要时不时秘密出行,这样可以驱除百鬼,恶鬼退散后,神仙真人才会驾临人间。

秦始皇丝毫没有怀疑话中真假,竟然照做,下令自己不再称朕,而改称“真人”,就是为了等候神仙降临,赐下长生不老药。

但世间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不过都是用来加了化学元素的丹药,历史上因为服食丹药而死的皇帝可不在少数,可见,长生不老都是虚言。

除了长生之术之外,卢生还带回一本《录图书》,他向秦始皇进言,称这是一本谶书,卢生说:“书中有言,灭秦者,胡也。”

秦始皇一听,说的难道是北方的胡人,于是,在一番考虑下,他下令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广招民工,筑起万里长城,为此,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褒贬评价不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出巡的沙丘宫,一代帝王就这样消逝在历史中。

结语

总的来说,评价秦始皇不能单一而论,从功绩来看,他统一六国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行大一统的局面,确实为后世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但是他在位期间,劳民伤财,实施暴政,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这位千古一帝的一生太过传奇,有太多的神秘色彩。

而世人谈论他最多的还是:“秦始皇最大的功劳是统一”,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论秦始皇的出身以及秦始皇幼年性格的形成----格桑多杰

试论秦始皇的功与过--马植杰

古代“大师”招摇撞骗:卢生骗秦始皇引发焚书坑儒--新华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