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利用闪电战战术,在短时间就攻破了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很快欧洲战场上还在抵抗的国家就只剩下隔海相望的英国以及远东地区的苏联了。苏联地辐辽阔,面对德国的进攻可以采取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而英国是个岛国,无法执行这种战略,为此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来挽救英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还真让其做到了。那么丘吉尔怎么拯救英国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丘吉尔是如何让英国脱离困境的的详细解答。
二战中,如果能决定英国生死存亡的,一定是大不列颠空战;如果说德军最终功亏一篑怨谁的话,那一定是怨他们自己。原来,就在英国皇家空军“山穷水尽”的时候,两架冒失的德军轰炸机误炸了伦敦,让丘吉尔找到了挽救英国的方法。
因为误炸,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对柏林进行报复性轰炸,从而激怒德国人,并将轰炸目标转向伦敦。给筋疲力歇的空军一难得的喘息、恢复机会。于是,英国不仅自开战以来第一次轰炸柏林,而且一炸就是连着三天。他的方法管用吗?
伦敦遭到空袭,丘吉尔长舒一口气。
德军误炸伦敦事件,尽管德方多次声明是无意的,“纯属误会”,但丘吉尔不但不买账,反而要轰炸柏林。原来,在他的规划中只要德军轰炸伦敦,不管其故意不故意,英国都将掌握战争主动权。现在机会来了,他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
首先,英国在当时现代空军的建设,是领先全世界的,不仅有首次应用于实战的雷达,而且还有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但数量不到千架的战斗机,与近乎2倍于己的德军,明显处于劣势。当然,开战初期,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但一个半月的激烈交战,不断伤亡的飞行员一时很难补充,曾经的优势很难再发挥,致使防御能力越来越弱。丘吉尔和道丁都清楚,皇家(优惠|详情)空军现在需要休整一段时间,“哪怕只有一个星期”,他们甚至期盼德军,能将打击目标转向伦敦。
其次,政治上的需要。战争是两国军事力量的比拼,不针对平民和民用设施是国际惯例。在丘吉尔看来,为了激怒德国人就要设法轰炸其首都,但前提是德军必须先轰炸伦敦,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政治上要说得过去。
关键还是要坚定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自开战起来,英国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尽管战果颇丰,但机场、军工厂等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还是让人们开始质疑能否坚持到胜利。借机对柏林进行轰炸,是最能提振军民的士气和信心。
所以,就有了德国一再声明是“误炸”,但丘吉尔“置若罔闻”,坚决轰炸柏林,而且一连炸了三天。说白了,就是要彻底将德国人激怒,从而干扰和影响其军事打击的目标,给“山穷水尽”的英国皇家空军一个恢复、休整的时间,以利再战。
但德国人会上当吗?
1940年8月底,就在德军误炸伦敦的第二天,皇家空军的汉普登轰炸机大队接到命令,轰炸德国首都柏林。自开战一个多月,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的轰炸机飞行员,各个摩拳擦掌冲向飞机,利用夜间掩护,将炸弹第一次投向了柏林。
尽管轰炸效果不佳,但还是让毫无准备的德国人大为震惊。他们纷纷咒骂戈林,这是为什么?原来,作为帝国元帅的空军司令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民众保证,英国的飞机不可能轰炸柏林。眼下的一幕,让他百口莫辩、狼狈不堪。
更让他难堪的是,英国人一连三天轰炸柏林,彻底激怒了民众,戈林更是坐不住,他向德国元首请求,放弃不轰炸伦敦的原则,对英国人进行报复性轰炸。同样焦头烂额的德国元首,同意他的方案,并且要求将伦敦“夷为平地”。原因有三:
一是,给不识好歹的英国人以惨痛教训。之所以将伦敦划在轰炸之外,就是为了逼迫英国选择和谈,留了一个回旋余地。如今,居然不听“解释”,胆敢轰炸柏林,这是“给脸不要脸”的节奏,必须给以更猛烈的回击,挽回自己的面子。
二是,英国有能力轰炸柏林,说明英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太大的“消耗”。也就是说,前期的作战,不能说是无功而返,但也没有伤及英国空军的“筋骨”。对伦敦进行轰炸,可以迫使英军战斗机倾巢出动,德军可以趁机在空中消耗他们。
更主要的是,从英军轰炸柏林的效果看,德国民众震惊的同时,都在质疑德军的实力能否征服欧洲,对未来充满了担心。同样,对伦敦的轰炸,也一定会让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陷入混乱和瘫痪,并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屈服于德国的意志。
从这一刻起,戈林与德国元首决定,对英国军事目标的打击,转为对伦敦进行重点轰炸。看来,丘吉尔和道丁期望的事情终于实现了,或许他们也不知道,正是德国这一战略性错误,保住了皇家空军的空中防御力量,更是保住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