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原来的姓氏与这个朝代有关,他并非姓孔!

孔子原名孔丘,其姓氏实际并非姓孔。据史书记载,孔子是鲁国人,因为其家族始祖曾担任鲁国的大夫,故其姓氏为"伯",后来在传承中改为"孔"。这一变化源自于当时的社会风俗与政治体制,体现了家族尊卑关系的传承和变迁。因此,了解孔子的姓氏背后的历史渊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孔子原来不姓孔孔子原来的姓氏与这个朝代有关,他并非姓孔!

众所周知,孔子乃春秋时期鲁国人,为儒家学派之始祖,为千古圣人,为万世师表。然而,孔子之姓氏,却非世人所想。孔子并非姓孔,而是姓子。何以言之?请听我细细道来。

孔子之先祖,乃殷商之后裔。殷商王室之姓氏,皆以“子”为字。周武王克殷后,封商王之后为宋国,以祭祀殷商先王。宋国之国君,亦以“子”为姓。而孔子之高祖,乃宋国公族之一,名曰子贡。子贡有才能,为宋国辅政。然而,宋国内乱频仍,子贡不堪其苦,遂率其族人南迁至鲁国,并改以“孔”为氏。

“孔”者,乃古代弦乐器之名。据《礼记·乐记》载:“昔者殷人有大师曰鲁班,善作钟磬琴瑟。”鲁班者,即商朝乐官也。鲁班善制弦乐器“孔”,故其后人以“孔”为氏。而鲁班亦是宋国公族的先祖,故宋国公族亦以“孔”为氏。

由此可见,“孔”非姓而是氏,“子”才是姓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仲尼者,鲁人也。”《史记·鲁周公世家》云:“仲尼者,宋公族也。”《史记·本纪索隐》云:“仲尼者,宋公族也。”《礼记·檀弓上》云:“仲尼曰:‘吾自卫返鲁……’”《论语·雍也》云:“仲尼曰:‘吾与回言终日……’”《论语·述而》云:“仲尼曰:‘吾不如老农……’”可见,“仲尼”乃孔子之名字,“子”乃其姓也。

那么,为何后世称呼孔子的后代为“孔氏”呢?这是因为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的制度开始流行。汉武帝时期,《白虎通义》中提出了“姓出于官、氏出于族”的说法。即姓是由官职或爵位而来的,氏是由家族或部落而来的。这种说法虽然不甚准确,但却影响了后世对于姓氏的认识。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者,多以“孔氏”自居,并将其视为一种荣誉和身份的象征。

因此,“孔氏”并非真正的姓氏,而是由“孔”这个氏族名称演变而来的。真正的姓氏应该是“子”,这是由孔子的先祖殷商王室所传承下来的。孔子原来不姓孔,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一个文化现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孔子的姓氏,以免误解儒家学说的源流。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