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康熙寄予厚望的太子胤礽为何两立两废?

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太子胤礽,人才出众,具有统治帝国的潜力。然而,他却因为一系列政治斗争和家族纷争,在历史上被记录为“两立两废”的悲剧。这一段历史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对于这个令人惋惜的人生轨迹,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

《天下长河》中看康熙偏爱太子,并对太子寄予厚望,可是太子却非常不成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荒淫无度,孝庄死前也对康熙说,太子可立就立,不可立就废,虽然康熙最终原谅了太子,仍然安排汤斌等名臣辅导他,但是历史上太子并没有逃脱被废的命运。天下长河:康熙寄予厚望的太子胤礽为何两立两废?

康熙与太子

那么历史上太子胤礽是什么时候被废?又因为什么原因被废?为何康熙对太子要两立两废?

历史上胤礽在他被废之前实际上是符合一个继承人的要求的,他聪明好学,文武双全,文质彬彬,多次在康熙外出期间监国和代理祭祀,在治国理政方面还算合格,朝野内外都心悦诚服,康熙对他还是满意的。

康熙与太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做太子的时间越来越长,权势也越来越大,使老爸康熙隐隐感受到一种威胁,而他自己也越来越膨胀,在各种行为方面也犯下了一些错误。

终于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这一年胤礽34岁,当太子也已经33年了,这年5月太子和他的兄弟们陪伴康熙巡幸塞外,则中途发生了三件事使得康熙最终下决心废掉太子。

太子胤礽

第一件事:兄弟揭发

由于太子随着权势的增长越来越膨胀,他的行为逐步偏离了轨道,平时随意殴打辱骂兄弟、大臣,兵士等人,周围许多人都受过他的侮辱,对兄弟没有仁爱之心,还私自截留蒙古贡品,放纵下人胡作非为等,他的兄弟们忍无可忍,于是添油加醋地向康熙揭发了他,这些让早已对太子势力膨胀心怀警惕的康熙更加不满。

康熙

第二件事:十八弟生病事件

康熙第十八子胤祄当时才刚满7岁,结果在巡幸途中生病,危在旦夕,康熙十分着急,各位兄弟也表露出伤心的神色,结果太子一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让康熙非常愤怒。

他又联想起18年前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亲征葛尔丹,结果在途中生病,病得还挺重,赶紧命令太子到身边照料,太子当时16岁,照理说已经是个明事理的人了,结果看到生病的康熙一点愁容都没有,好像和自己无关,康熙看到他这个样子心凉了半截就让他先回去了,这件事让康熙如鲠在喉。

康熙

这两件事让康熙觉得太子是一个没有孝心也不讲亲情的人,没有做兄长的样子,为人太过冷漠,康熙严厉的批评太子,但是胤礽不仅不接受还大发脾气,和康熙顶嘴,这让康熙怒不可遏,双方的矛盾实际已经爆发。

第三件事:帐外偷窥

在回京途中,胤礽可能是因和康熙顶嘴心里害怕,不知道康熙会怎么处罚他,于是在深夜鬼鬼祟祟到康熙所住的帐篷窥探虚实,结果被康熙发现,以为太子要弑君,这也让康熙下定决心废掉了太子。

这是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

康熙与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因太子被废,储位空虚,诸子开始争夺储位,导致大臣拉帮结派,朝堂中风波不断,政局不稳,诸子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为了稳定局势,康熙思虑再三,决定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于是35岁的胤礽又成为了太子。

照理说有了第一次被废的教训,胤礽更应该小心翼翼,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行事更加乖张暴戾,还暗中策划逼康熙退位,这让康熙非常失望,二人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宣布再次废掉太子胤礽,将他关了起来,于是38岁的胤礽又失掉了太子之位,剧他上次被废才刚过去4年。

孝庄太皇太后

此后虽多次有大臣上书康熙提出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康熙一直不准许,一直到他死都再未立太子。

而太子胤礽在被禁锢12年后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病死,年仅50岁。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