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君主 刘备为什么不敢第一个称帝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君主,备受人们的赞誉和尊敬。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刘备在面临称帝的机会时却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作为一位仁德之君,刘备深知称帝的意味和责任,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充满了忧虑和责任感。或许,刘备不敢第一个称帝是因为他深知这样的举动会引起其他君主的不满和对抗,而他更希望通过和睦的外交关系来维护稳定和团结。刘备以谦逊、智慧和勇气为标志,他的不敢称帝或许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谦和和为人民着想的品质。

  今天有趣的历史小边给你带来三国刘备为什么不是第一个皇帝?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随有趣的历史小边一起看看。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刘备当作书中的主角,认为他是真命天子,但同时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

  为什么刘备三国没有第一个皇帝?你不想,还是不敢?

  先来看看魏蜀吴三国各自称帝建国的时间顺序,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东汉,建都洛阳,国名魏;

  二是蜀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公元222年,吴国宣布不再臣服于魏,自立为帝,国名吴。

  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样的时间线:

  刘备和孙权都害怕曹操吗?

  你看,曹操还活着,他们不敢称帝,只能乖乖地窝着。

  曹操死了,儿子曹丕称帝,刘备敢称帝。

  孙权更怂了。魏国顺民两年后,他终于宣布不假装,并举起了皇帝的旗帜。

  其实这个想法很不成熟,三国远没有那么简单。

  先不说孙权了。本文主要讲三国刘备为什么没有第一个称帝。

  不管我们是否见过三国,我们都知道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野心家。

  每个人都有野心,否则东汉末年就不会有那么多割据势力了。

  但只有当力量与野心相匹配时,他们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此期间,他们将打出各种旗号,团结部属,凝聚人心。

  比如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刘备以复汉为己任,孙权高喊继承父兄遗志。

  这些口号都很讲究,不仅给曹刘孙三方势力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也约束了他们的行为。

  你看,曹操以大汉忠臣为己,打着皇帝的旗号掌握征伐权,可以名正言顺地攻打那些与他不对付的割据势力。

  谁敢不听话,他说你是乱臣贼子,可以出兵讨伐。

  大多数时候,那些诸侯虽然气得要死,却没办法拿他。

  比如赤壁战前,曹操挥师南下,号称80万大军。

  孙权这边的许多大臣都吓得要尿裤子了,劝孙权向曹操投降:

  反正曹操代表皇帝,我们名义上都是大汉的臣子,没什么丢脸的。

  幸运的是,在周瑜、鲁肃等主战派的支持下,刘备成功压制了东吴本土士族,最终与曹操作战,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而,孙权虽然打了胜仗,却不能指责曹操什么的,完了还得向他称臣,虽然只是表面上的。

  至于曹操,想打谁就打谁,连皇帝都要听他的话,但不管他有多嚣张,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称帝!

  无论汉献帝活得多么懦弱,曹操作为皇帝的基本排面,都必须满足。

  如果曹操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影响很大。比如曹操自己阵营内部会出现内乱不稳。

  众所周知,荀子是曹操队的绝对核心之一。

  荀子应该绝对服从曹操。

  然而,当曹操准备称公时,迅迅坚决反对。

  为什么?

  从西汉到东汉,除了韩信等少数异姓王,无论你在几百年的历史上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和权力,侯爵都达到了爵位的顶峰。

  于迅投效曹操时,心中怀着对汉朝的忠诚,一直没有改变。

  汉高祖刘邦与大臣们约定的白马之盟是两汉大臣恪守的底线。

  曹操公操公然违反白马之盟誓约的危险信号。

  当了魏公后,曹操还会做什么,称王还是称帝?

  荀子是当时曹操手下忠于汉朝的大臣们的旗帜,代表着许多与他有相同想法的官员。

  因此,荀子认为有必要站起来,阻止曹操迈出这一步。

  然而,荀子高估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低估了曹操的野心。

  荀子的劝阻并没有改变曹操的想法,其结果是荀子本人被从朝廷中枢调离,郁郁寡欢而死(也有人说荀子是服毒自杀)。

  回顾过去,曹操年轻时的野心只是汉征西将军曹侯。

  后来,曹操曾向夏侯敦吐露心声:若命在吾,我就是周文王。

  因此,荀子死后,曹操不仅称公,而且几年后称王。

  但在这一步,曹操没有继续前进。

  他不知道有多少像荀子这样的人在他内心喊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号。

  这些人不会像刘备等人那样明确反对曹操,但如果曹操真的称帝,就不好说了。

  无论曹操是想慢慢地画出来,在成为皇帝之前,他都会像荀子一样忠于汉朝的大臣,或者他真的不想篡夺王位。简而言之,曹操活着时一直是汉朝的大臣。

  又有人反对:既然曹操不敢称帝,为什么儿子曹丕刚死就迫不及待地称帝?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曹操死后,曹丕不确定能压制这群老大臣。在安抚那些人的同时,他必须支持一群新大臣,完全忠于自己的大臣,彻底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样做,可以消除旧皇权势力的反击幻想,以及一些躲在黑暗中等待机会的野心家。

  为什么这么说?

  想想秦始皇。当他活着的时候,世界上的人不敢改变。他死后,反秦势力立即蜂拥而起。

  曹丕当时面临的情况其实很相似。一方面,敌对的刘备、诸葛亮等人期待着天下大变的机会,另一方面,曹魏势力内势力也很躁动。

  曹彰的问玺试探、徐州臧霸事件、青州军哗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此时,曹操过去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号已不再有效。

  曹丕必须想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赢得大臣们的支持,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让他们加官进爵,把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

  世界上有哪些功劳可以大于拥立?什么罪能大于谋反?

  支持曹丕称帝,既是从龙之功,又是旗帜鲜明地反叛汉朝。

  曹操死后不久,曹丕迅速称帝,打了很多人措手不及,成功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当时,刘备先后赢得了汉中和襄樊之战,士气蓬勃。

  曹操死后,刘备很可能会利用曹丕无法控制朝政来北伐。

  但曹丕称帝的举措消除了这种可能的危机。

  全军刚刚加官进爵,期待着立功的机会,彻底抵消了曹操死后士气低落的影响。没有机会。

  因此,刘备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继续与曹魏作战,称帝。

  这个时候为什么选择称帝?

  一方面,刘备需要与对手站在同一水平;另一方面,这与刘备一方始终坚持的复兴汉朝的主张是一致的。

  刘备以前不是皇帝,因为汉献帝还是皇帝。作为一个决心复兴汉朝的叔叔,他口中的国贼曹操仍然诚实地成为汉朝的大臣。当然,刘备没有理由称皇帝为另一个政权;

  后来之所以称帝,是因为汉献帝不再是汉献帝,而是成山阳公。

  这时,想要复兴汉朝的刘备,当然要重新举起大汉的旗帜,让自己名正言顺。

  因此,刘备在三国没有第一个称帝,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以汉臣自居,但汉朝皇帝还在的时候自称皇帝,这叫篡位谋逆,是做不到的。

  曹操没做,刘备没做,司马懿也没做。

  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

  曹丕篡汉,于是司马炎篡魏,刘裕篡晋,开启了宋齐梁陈的轮回。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