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破匈奴:第一个以步兵围歼骑兵的名将

赵国最后一位名将李牧。

李牧活跃在赵国北部,经常驻扎在戴、雁门等地备战匈奴。戴和雁门是汉人与匈奴长期战斗的主战场。飞行将军李光在这里很有名。霍去病和卫青千里出塞与匈奴作战也是从雁门关开始的。

李牧驻扎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当地租税不纳入赵国中央财政,直接输入李牧将军府奖励士兵,每天杀牛改善食物,使士兵死亡。此外,李牧平日严格训练士兵骑射,边防警戒的烽火台从不懈怠,匈奴阵营培养了大量间谍通风信件。

虽然士气高涨,战备严格,但李牧却养而不用,严令将领不得出战。军中传令说:“匈奴入侵,全体官兵必须撤退防守,不得贪功杀敌(战国士兵以获得多少敌人为KPI)”。因此,在这个长河夕阳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场景。每次匈奴骑马入侵,烽烟在一起,精英的赵国士兵虽然甲光向日壮丽,但集体防守,没有人敢出击杀敌。整个军队就像一个华丽的装饰品。然而,正因为如此,军队虽然没有立功,但防守滴水不漏,人民和财产也没有受到损害。几年过去了,双方的攻防态度一直是这样。匈奴开始嘲笑李牧,认为他胆小。匈奴不仅开始嘲笑李牧,赵国的士兵也觉得李牧胆小。

事情终于传到了赵王耳中,王大怒以为有害国体,罢免了李牧以他人代之。新将军立即改变了战略。赵军不再防守。他一年内攻击频繁,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他经常以失败告终。人民财产损失惨重,庄稼不能种,牛羊不能种。赵王悔,又来请李牧,李牧装病不出来。赵王坚持要让李牧上前线。李牧说:“如果我想用我,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王同意了,我就去了。” 于是赵王同意了。

李牧回到前线,无法继续防守。匈奴几年来一直无所获胜,继续嘲笑李牧胆小傲慢的敌人。此时,赵边境的士兵每天都受到李牧的滋养和奖励。他们士气高昂。每个人都要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向李牧报告。最后,李牧看到时间到了,于是整顿了军队,选出了1300辆战车、1300名骑士、5000名优秀步兵、10000名优秀弓箭手,日夜备战。

李牧在草原上散布了大量的畜牧业和人民。匈奴小股部队前来抢夺,李牧假装战败撤退。匈奴人认为李牧会继续防守,不敢进攻,于是带领军队夺取战利品。单于大军深入!这是李牧几十年来一直想看到的场景!汉族与匈奴作战,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匈奴的主力,无法与之作战。汉人农耕,住不走,是自然的目标,军队也擅长阵地战而不是遭遇战。匈奴游牧,居无定所,水草好去哪里,每个人都是马背上的战士,野战无敌。如果汉人主动出击,往往会在找到匈奴主力之前弹尽粮绝。西汉出塞匈奴,十匹马出塞,一匹马回来,举全国之力供养还是比较困难的,赵国面积不到西汉十分之一,更是比较困难。所以打匈奴最好的策略就是深入诱敌,一举歼灭。百年后,汉武帝也想学习李牧的策略。然而,他在中途被单独识破,所以李光不得不封侯,不得不作战。虽然他赢了所有的胜利,但他的国力耗尽了他晚年的下一轮台湾犯罪。

后来发生的一切,就像所有的故事结局一样,李牧设伏,打破匈奴,杀死了10多万匈奴骑兵,其他胡人游牧部落也被征服了。单独逃跑,十多年不敢靠近赵边境。

李牧一战成名。

孙子常说,用兵打仗,要立于不败之地,待敌之可败。简单来说,区分名将和一般将领是关键。年轻人血气方刚,喜欢高歌猛进,难以理解以退为进,以逸待劳的妙处,喜欢横冲直撞,势如破竹的快感。而有些年纪大的人,经历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限可能,知道等待和等待的美好,所以可以冷静下来,等待危机变成战斗机。于是廉颇守而赵括攻,赵军长平大败被坑40万大军,于是刘邦逃而项羽追,最后刘邦一胜而定。一切都在变化,机会总会产生,人生漫漫,也只需要赢一次,何必急,何必急?

« 上一篇
下一篇 »